乳酸酸中毒是一种因血乳酸水平异常升高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通常血乳酸浓度超过5mmol/L时发生。其核心机制是乳酸生成过多或代谢清除障碍,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以下是关键信息总结:
一、病因分类
-
乳酸生成过多
- 缺氧状态:休克、心肺功能障碍、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导致组织缺氧,无氧酵解增强。
- 药物影响:双胍类降糖药(如苯乙双胍)、水杨酸类药物、抗病毒药等抑制线粒体代谢,增加乳酸生成。
- 感染或应激:糖尿病合并感染、败血症等应激状态加剧乳酸堆积。
-
乳酸清除障碍
- 肝肾疾病:肝硬化、肾衰竭等影响乳酸代谢和排泄。
- 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脱氢酶缺陷等。
二、典型症状
- 早期表现
- 轻度疲乏、食欲减退、头昏、呼吸稍深快。
- 中重度症状
- 呼吸系统: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胸痛、心慌。
- 循环系统:低血压、心率加快、四肢厥冷。
- 神经系统:意识模糊、嗜睡、昏迷。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血乳酸浓度持续≥5mmol/L,血pH值<7.35,碳酸氢盐(HCO₃⁻)降低。
- 结合临床症状(如休克、感染)和原发病史。
-
治疗原则
- 纠正缺氧:吸氧、改善组织灌注,处理休克或心肺疾病。
- 补液与碱化:生理盐水扩容,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需监测电解质)。
- 原发病治疗:停用可疑药物(如双胍类),控制感染或糖尿病。
- 特殊治疗:严重者需血液透析清除乳酸,或使用二氯醋酸(DCA)促进乳酸代谢。
四、预防措施
- 糖尿病患者避免滥用双胍类药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 避免剧烈运动或缺氧环境,及时治疗感染等诱因。
- 肝肾疾病患者需谨慎用药,减少乳酸代谢负担。
乳酸酸中毒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识别和综合治疗是关键。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