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瘤的药物治疗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首选,这类药物能快速降低泌乳素水平并缩小肿瘤体积。以下是具体推荐及注意事项:
一、首选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
溴隐亭
- 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垂体泌乳素细胞的D2受体,抑制泌乳素分泌,同时缩小肿瘤体积。
- 用法:初始剂量为睡前1.25 mg,逐渐递增至每日5-7.5 mg(分2-3次服用),约2-3个月可见月经恢复、泌乳减少。
- 优势:约80%患者泌乳素水平可恢复正常,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
- 副作用:恶心、呕吐、头晕等(可联用吗丁啉缓解)。
-
卡麦角林
- 作用机制:长效选择性D2受体激动剂,抑制泌乳素效果更强,副作用更少。
- 用法:每周口服0.5-3.0 mg,适用于对溴隐亭不耐受或耐药的患者。
- 优势:耐受性优于溴隐亭,尤其适合长期治疗。
二、其他药物(二线选择)
- 喹高利特:非麦角类D2受体激动剂,抑制泌乳素效果为溴隐亭的35倍,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 维生素B6:辅助调节泌乳素水平,需与其他药物联用。
三、用药注意事项
- 停药与复发:治疗1年后若指标稳定可尝试停药,但复发率较高,需定期复查。
- 妊娠期管理:
- 确认妊娠后需停用溴隐亭,但若肿瘤>10 mm或出现视野缺损,需重启药物或引产。
- 产后24小时停药,避免哺乳。
- 联合治疗:对药物不敏感或巨大腺瘤(>3 cm),需联合手术或放疗。
四、治疗效果与监测
- 有效性:90%微腺瘤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大腺瘤需更长时间。
- 监测指标:每3个月复查泌乳素水平及垂体MRI,调整剂量。
总结
溴隐亭和卡麦角林是当前最快速有效的药物,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耐受性、肿瘤大小及生育需求综合评估。若效果不佳,需及时考虑手术或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