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疾病分类
- 原发性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病因不明,可能与肠道蠕动节律紊乱、病毒感染或辅食添加不当有关。
- 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常由肠道息肉、肿瘤、憩室炎等病理因素引发。
2. 典型症状
- 阵发性腹痛:婴幼儿表现为突发性哭闹,间歇期安静,反复发作。
- 呕吐:早期呕吐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吐出胆汁或血性液体。
- 果酱样血便:发病6-12小时后出现暗红色血便,形如果酱,是重要警示信号。
- 腹部包块:在右上腹可触及腊肠样肿块,活动度较好。
3. 高发人群
- 婴幼儿:6个月至3岁为高发期,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2-3倍,肥胖儿更易患病。
- 成人:多与肠道器质性疾病相关,如息肉、肿瘤等。
4. 治疗与风险
- 黄金治疗期:48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或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超95%。
- 手术治疗:若超过48小时或出现肠坏死、穿孔,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
- 风险提示: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5. 日常预防
- 合理喂养:婴幼儿辅食添加需循序渐进,避免饮食突变。
- 注意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减少病毒诱发风险。
若发现婴幼儿阵发性哭闹、呕吐或血便,需立即就医,争取黄金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