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影响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特别常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并且在冬季和早春季节更为普遍。它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但也可能由其他病毒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发。
毛细支气管炎的特点是病变部位集中在直径为75-300微米的小气道,即毛细支气管。这些小气道对于外界病原体特别敏感,尤其是在婴幼儿中,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当这些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上皮细胞会肿胀甚至坏死,同时伴有周围淋巴细胞的浸润,导致下气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和脱落的细胞碎片可能会阻塞这些狭窄的气道,造成严重的气道阻塞症状。
临床表现方面,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儿童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咳嗽、咳痰、喘息、呼吸急促以及呼吸困难。有些病例还会伴随低热,而严重的情况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缺氧的表现。病情进展迅速,尤其在年龄小于12周的婴儿、早产儿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高危患儿中,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其他并发症。
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行判断。胸部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如鼻咽拭子或呼吸道分泌物的病毒检测)有助于确认诊断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吸氧、补液等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症状。抗病毒药物一般不推荐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考虑用于重症患者或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儿。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营养、避免接触已知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戒烟以减少二手烟暴露,以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高危婴儿,可以考虑使用抗RSV单克隆抗体作为预防手段。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合理的治疗。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个需要及时识别和适当管理的重要儿科问题。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保障婴幼儿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