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基础疾病、诱因等,并没有一种药物可以确保根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
β受体阻滞剂
- 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尤其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谨慎评估病情和适应证。
-
胺碘酮
- 属于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可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抑制窦房结、房室交界区及希氏束的自律性和传导性,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 胺碘酮长期服用的副作用相对较多,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受损、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
普罗帕酮
- 具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心房及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的疗效。
- 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
-
利多卡因
- 为钠通道阻滞剂,能抑制心肌细胞的钠离子内流,降低心肌的自律性和兴奋性,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下的室性心动过速治疗。
- 一般需静脉给药,且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效果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一部分,患者还需要积极处理病因、控制诱因,防止再次发作。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