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起源于希氏束及其分叉以下的心室肌。它的特点是突发突止,心率通常在100到250次/分钟之间。这种心律失常可以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包括晕厥、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
病因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 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
- 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
- 心脏手术或导管检查过程中。
- 其他:如代谢障碍、长QT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基础心脏状况和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常见的症状包括:
- 心悸: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心慌。
- 胸闷: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不适。
- 晕厥: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失去意识。
- 其他:如气短、胸痛、头晕等。
检查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其特征包括:
- 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室性异位搏动。
-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超过0.12秒。
-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 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
- 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鉴别诊断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 其他宽QRS的室上速:如阵发性室上速伴原有束支传导阻滞,心房扑动伴预激综合征的肯氏束2∶1或1∶1前向传导等。
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 电复律治疗: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于反复发生的顽固性室速,可以在电生理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ICD。
- 外科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预后及预防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基础心脏状况和治疗的及时性。对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预防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精神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健康监测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