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是一种严重的高血压急症,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原发性高血压的急性发作
- 慢性高血压急性发作:长期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导致高血压危象
2. 继发性高血压
- 肾脏疾病:如肾动脉狭窄、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肾肿瘤、慢性肾盂肾炎、肾淀粉样变等,这些疾病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危象的风险
- 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肾素分泌瘤等,这些疾病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进而引发高血压危象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在妊娠期间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
3. 药物相关因素
- 降压药物使用不当:如突然停服可乐定或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或药物剂量不足,无法有效控制血压
- 其他药物影响:摄入大剂量拟交感类药物(如洋地黄、氨茶碱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也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
4. 应激因素
- 精神刺激和创伤: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头部外伤、烧伤等应激反应会诱发高血压危象
- 气候变化:寒冷刺激也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5. 其他因素
- 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绝经期内分泌失调
- 代谢异常: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增加高血压危象的风险
-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中毒也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
发病机制
高血压危象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1.血管收缩: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血液循环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和精氨酸加压素等缩血管物质急剧升高,导致小动脉强烈收缩
- 2.循环血量减少:血管收缩导致压力性多尿,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反射性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生成增加
- 3.微血管病变:小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并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血管内凝血
- 4.恶性循环:上述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最终引发高血压危象
预防措施
1.遵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降压药物,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2.定期监测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及时掌握自身血压变化情况
3.生活干预: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放松身心,避免情绪紧张和过度疲劳
总结
高血压危象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的急性发作、继发性高血压、药物相关因素、应激因素和其他因素。了解这些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