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的定义与特点
高血压危象是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通常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并伴随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属于高血压急症范畴。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未及时干预可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核心临床表现
-
血压急剧升高
- 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上升,多数患者血压超过180/120mmHg。
- 部分患者血压较基础值突然升高50%以上,即使未达上述标准也可能引发危象。
-
靶器官损伤症状
- 神经系统:剧烈头痛、恶心、视力模糊(视网膜出血或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
- 心血管系统:胸闷、胸痛、心悸,严重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 肾脏及其他:少尿、血尿、肾功能急剧恶化,部分患者伴植物神经紊乱(如多汗、寒战)。
-
诱因与高危人群
- 常见诱因包括突然停用降压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继发性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
- 好发于未规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
危害与并发症
- 致死/致残率高:短期内可引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 器官不可逆损伤:如不及时降压,靶器官功能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导致长期残疾。
治疗原则
-
紧急处理
- 需立即住院,通过静脉降压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精准控制血压,避免降压过快导致器官低灌注。
- 目标为1小时内将平均动脉压降低≤25%,随后逐步降至安全范围。
-
长期管理
- 去除诱因(如规范用药、控制情绪),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肾动脉狭窄介入手术)。
- 长期维持血压稳定,定期监测并调整药物方案。
预防措施
- 规律服用降压药,避免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
-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
- 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有高危因素者需加强随访。
高血压危象的救治关键在于快速识别症状、及时降压并保护靶器官,患者及家属需提高警惕,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