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能够彻底根治的药物,但通过规范使用以下药物可实现病情长期控制或临床缓解:
一、核心治疗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常用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 作用: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用于急性期症状控制。
-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需监测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需逐步减量。
-
免疫抑制剂
- 常用药物:
- 环孢素、他克莫司(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抗代谢类药物)
- 硫唑嘌呤(适用于肝病等特定疾病)
- 作用: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延缓疾病进展。
- 常用药物:
-
生物制剂
- 代表药物: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TNF-α抑制剂)、英夫利西单抗
- 适用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 优势:精准靶向免疫反应关键分子(如细胞因子),疗效显著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二、辅助治疗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常用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 作用: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轻症炎症,不改变病程。
-
对症治疗药物
- 举例:甲巯咪唑(用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免疫球蛋白(重症肌无力)
- 作用:针对特定器官损伤或症状进行干预。
三、治疗原则
- 早期干预:确诊后尽早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降低器官损伤风险。
- 个体化方案:根据疾病类型、活动度及患者耐受性调整药物组合与剂量。
- 长期管理: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监测药物副作用。
提示:治疗方案需由风湿免疫科医生制定,不可自行调整用药。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长期无症状生存,接近“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