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因
-
酸性物质生成过多
- 乳酸酸中毒:常见于休克、严重感染、缺氧等组织灌注不足的情况。
- 酮症酸中毒:多见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如>33.3 mmol/L)或长期饥饿时脂肪分解加速。
- 药物/毒物:如甲醇、乙二醇、水杨酸类药物过量。
-
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 消化道丢失:腹泻、肠瘘等导致大量含HCO₃⁻的消化液流失。
- 肾功能障碍:急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酸中毒等影响H⁺排泄或HCO₃⁻重吸收。
典型症状
- 神经系统:早期乏力、嗜睡,严重时昏迷。
- 呼吸系统: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酮症酸中毒时呼气有烂苹果味。
- 循环系统: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
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如控制糖尿病酮症、纠正肾衰竭、停用相关药物等。
- 纠正酸中毒:
- 轻度酸中毒可通过补液和电解质调整改善。
- 重度酸中毒(pH<7.2)需静脉补碱(如碳酸氢钠),但需警惕补碱过量风险。
- 并发症处理:如心律失常、脑水肿等需针对性治疗。
高危人群
- 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风险)。
- 肾功能不全者(易发尿毒症性酸中毒)。
- 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或腹泻患者。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中重度患者病死率可达4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