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即处理伤口
-
清洁伤口
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伤口,避免感染。若伤口有残留物(如虫刺),需用镊子或针尖小心挑出,避免挤压毒囊。 -
消毒与冷敷
清洗后可用碘伏或酒精消毒。用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毛巾敷患处,减轻红肿和疼痛。
二、判断是否需就医
-
观察症状
- 若20分钟内出现水疱、大面积红肿、皮疹,或24小时内出现发热、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
- 若伤口溃烂、化脓或持续渗液,提示可能感染,需及时处理。
-
特殊虫类风险
若怀疑被蜱虫叮咬(常见于草丛、灌木丛),切勿硬拔或拍打。可用酒精或凡士林软化虫体后垂直拔出,消毒后密切观察30天,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
三、预防与护理
-
避免刺激
不要抓挠伤口,防止二次感染。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剂或激素类药膏(如复方曲安奈德乳膏)。 -
户外防护建议
- 穿长袖长裤,喷洒含避蚊胺的驱虫剂。
- 避免在草丛久坐,归家后检查全身褶皱处并清洗衣物。
总结
若症状轻微且无恶化,可居家观察护理;若出现严重过敏或感染迹象,需尽快就医。清明时节虫类活跃,户外活动需加强防护,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