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与分类
慢性肝炎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
- 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是主要病因。
- 酒精性肝病: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脏损伤。
- 药物或毒素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毒性。
- 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细胞。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相关。
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慢性肝炎可分为轻、中、重度,以及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类型。
二、症状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常见表现包括:
- 全身症状:乏力、疲劳、低热。
-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
- 体征:肝区疼痛、黄疸(皮肤或巩膜发黄)、肝掌(手掌发红)、蜘蛛痣(皮肤小红点)。
- 严重并发症: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多见于中晚期。
三、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ALT、AST、胆红素)、病毒学标志物(如乙肝两对半、HCV抗体)。
-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CT或MRI,观察肝脏形态和结构。
- 肝活检:通过病理分析评估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四、治疗与管理
- 病因治疗:
-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
- 酒精性肝炎:戒酒。
- 药物性肝炎:停用肝毒性药物。
- 保肝与抗纤维化:
- 使用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宾等药物减轻炎症。
- 抗纤维化药物延缓肝硬化进展。
- 对症支持:如退黄、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等。
五、预防与生活调理
- 预防措施:
- 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危行为(如共用针具)。
- 控制体重、戒酒、谨慎用药。
- 日常调理:
- 饮食清淡,多摄入蔬果、优质蛋白,避免辛辣油腻。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
- 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
六、并发症与预后
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危及生命。早期干预(如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部分患者可临床治愈。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治疗方案或用药建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