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可以分为内科性和外科性两大类型。
内科性呕吐
内科性呕吐占小儿呕吐的80%~90%,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 咽下羊水或服用药物:这些物质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起呕吐。
- 喂养不当:如乳头内陷、奶嘴孔过大等,可能导致婴儿吞入过多空气或奶量过多,引起呕吐。
- 胃肠道功能失调:如幽门痉挛、便秘等,可能导致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胃肠道,引起呕吐。
- 肠道内及肠道外感染:感染可能导致胃肠道炎症或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呕吐。
- 颅内疾病:如缺氧、颅内高压等,可能导致呕吐中枢受到刺激,引起呕吐。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呕吐。
- 功能性肠梗阻:如肠套叠等,可能导致肠道阻塞,引起呕吐。
-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高氨血症、半乳糖血症等,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引起呕吐。
内科性呕吐通常表现为呕吐奶汁及咖啡样物为主,呕吐物不含胆汁或粪便成分,无肠梗阻表现,常伴有消化道以外的表现如青紫、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
外科性呕吐
外科性呕吐占小儿呕吐的10%~20%,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肌肉肥厚,导致食物无法顺利通过,引起呕吐。
- 胃扭转或穿孔:胃部发生扭转或穿孔,导致胃内容物无法正常排空,引起呕吐。
- 食管闭锁:食管与胃或肠道不相通,导致食物无法进入胃部,引起呕吐。
- 肠狭窄或闭锁:肠道发生狭窄或闭锁,导致食物无法顺利通过,引起呕吐。
- 巨结肠:结肠扩张,导致粪便无法顺利排出,引起呕吐。
- 直肠肛门闭锁:直肠与肛门不相通,导致粪便无法排出,引起呕吐。
- 肠旋转不良:肠道在发育过程中旋转不正常,导致肠道阻塞,引起呕吐。
- 肠套叠:一段肠道套入另一段肠道内,导致肠道阻塞,引起呕吐。
外科性呕吐通常表现为呕吐胆汁或粪便成分为主,多为喷射状,呕吐量大,有明显肠梗阻表现,反复呕吐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是否需要手术
对于内科性呕吐,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治疗原发病、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外科性呕吐,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需要手术切开幽门肌肉,肠狭窄或闭锁需要手术切除狭窄或闭锁部分并进行吻合等。
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取决于呕吐的原因和类型。如果怀疑是外科性呕吐,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X线、胃肠造影等,以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确诊为内科性呕吐,则不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