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护理
-
保持正确体位
呕吐时立即将孩子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发窒息。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去除残留物。 -
预防脱水
呕吐后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温开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呕吐。若出现皮肤干瘪、尿少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 -
观察病情
记录呕吐频率、呕吐物性状(如是否含胆汁、血液或未消化食物)及伴随症状(发热、腹痛等),为就医提供依据.
二、饮食调理
-
呕吐后饮食原则
- 清淡流食:呕吐停止后,先喂米汤、藕粉等易消化流食,逐渐过渡到米粥、面条等半流食。
- 避免刺激:忌油腻、辛辣食物及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如牛奶、肉类),减少胃肠负担。
- 少食多餐:每日5-6次,每次少量,避免加重呕吐。
-
不同情况的饮食建议
- 母乳喂养:呕吐后喂“前奶”(前半程奶),减少脂肪摄入。
- 配方奶喂养:冲稀奶粉(多加10-20ml水),过敏或乳糖不耐受者换低敏配方奶。
- 辅食添加:呕吐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恢复后选择南瓜泥、胡萝卜泥等温和食物。
三、中医辅助调理
-
推拿手法
- 基础手法:揉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间)、揉板门穴(大鱼际平面中点)、顺时针揉腹,每次2-5分钟。
- 分型调理:
- 饮食积滞:加清大肠、清小肠(各100次)。
- 胃中积热:退六腑200遍。
- 脾胃虚寒:补脾经、推三关各200次。
-
食疗方
- 佛手姜汤(3岁以上):佛手10g、生姜3g、白芍5g煮水,疏气止呕。
- 驱寒止呕粥:生姜5g、红糖5g、大米30g煮粥,适合受寒呕吐。
四、注意事项
-
慎用药物
- 益生菌(如妈咪爱)可调节肠道菌群,但止吐药(如多潘立酮)需遵医嘱使用。
- 避免自行用生姜止呕,阴虚、热证或喉咙发炎时禁用。
-
及时就医指征
若呕吐伴随高热、喷射状呕吐、血便、持续腹痛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排查肠梗阻、脑膜炎等疾病。
通过科学护理、合理饮食及必要医疗干预,多数小儿呕吐可缓解。日常注意喂养规律,避免强迫进食和过度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