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具体标准如下:
一、实验室检测
-
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检测
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浓度显著降低是核心指标,通常低于正常范围(如PiZZ型患者常低于1.0g/L)。 -
基因检测
通过检测SERPINA1基因突变确定基因型(如ZZ、SZ等),明确遗传学病因。
二、临床表现与家族史
- 症状评估
- 肺部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如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多见于成人。
- 肝脏表现:婴儿期胆汁淤积性黄疸、肝脾肿大,成人可能出现肝硬化或门脉高压。
- 家族史
家族中有类似病例或遗传病史需重点考虑。
三、影像学及功能评估
-
肺部检查
- 肺功能测试:评估肺气肿、气流受限程度。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显示肺气肿或肺组织损伤。
-
肝脏评估
- 肝功能检查:如胆红素、转氨酶异常提示肝脏受累。
- 腹部超声/CT:观察肝脏结构异常(如肝硬化、肝纤维化)。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肝活检若发现PAS染色阳性的嗜酸性小颗粒沉积,可支持诊断。
五、排除其他疾病
需与病毒性肝炎、胆道闭锁等表现类似的疾病鉴别。
诊断流程建议:对疑似患者优先进行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筛查,异常者进一步基因检测和影像学评估,结合临床表现及家族史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