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是否为螨虫叮咬
-
皮肤症状
螨虫叮咬后,脚部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水疱、丘疱疹或瘀斑,伴随剧烈瘙痒(夜间加重)。若叮咬处出现小水疱或中心有透明液体的小红包,需警惕螨虫叮咬。 -
环境关联
若野餐时接触过潮湿草地、谷物或未清洁的野餐垫等螨虫易滋生环境,感染风险较高。
二、判断是否中毒
-
轻度中毒表现
- 局部皮肤红肿、瘙痒加剧,可能伴随疼痛或灼热感。
- 皮损范围扩大,如丘疹成群出现、红肿区域蔓延。
-
重度中毒或全身反应
- 出现头痛、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
- 皮损处继发感染(如化脓、渗液)或引发哮喘发作。
- 若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提示过敏反应加重或全身中毒。
三、紧急处理建议
-
立即清洁
用温和肥皂水冲洗叮咬部位,避免抓挠。 -
药物干预
- 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减轻炎症。
- 口服:若症状严重,需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糖皮质激素。
-
就医指征
若出现全身症状、感染迹象或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四、预防措施
- 野餐前检查草地和野餐用具,避免潮湿环境。
- 穿长袖长裤,使用防螨虫的床上用品。
- 回家后及时洗澡更衣,清洗接触过的衣物。
若症状轻微且无全身反应,可先居家观察护理;若出现严重不适,务必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