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脓肿的治疗需根据脓肿大小、感染程度及患者整体情况制定阶梯化方案,具体可分为以下措施:
一、抗生素治疗
- 初始用药:经验性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如联合甲硝唑)。
- 调整用药: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优化抗生素方案,确保针对性。
- 疗程:通常需持续2-4周,防止感染复发。
二、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
- 适应症:适用于单房、脓液稀薄且直径较小的脓肿,或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者。
- 操作方法: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创伤小且可床边实施。
- 注意事项:脓液黏稠或含坏死组织时需反复冲洗,必要时转为手术引流。
三、手术干预
-
开放手术
- 适应症:脓肿范围大、多房性、存在坏死组织或穿刺引流无效者。
- 术式选择:
- 经腹引流:适用于合并腹腔内感染或需处理原发疾病(如消化道穿孔)的病例。
- 后腰部切开引流:直接进入腹膜后间隙,避免污染腹腔,恢复快。
-
微创手术
- 腹腔镜手术可减少创伤,适用于部分复杂脓肿的清除。
四、支持治疗与监测
- 维持内环境稳定: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纠正脱水或营养不良。
- 对症处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发热及疼痛。
- 动态评估:术后监测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影像学(如CT)确认脓肿吸收情况。
五、治疗原则
- 阶梯化治疗:轻症以抗生素+穿刺引流为主;重症或复杂脓肿需手术彻底清创。
- 综合干预:结合原发疾病处理(如阑尾炎、胰腺炎)以提高治愈率。
- 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耐受性、脓肿位置及感染扩散风险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