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快速减轻眼部炎症和疼痛,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长期应用引发副作用。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可能加重IBD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适合长期控制病情。
-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针对特定免疫分子,对控制IBD和葡萄膜炎的双重症状有效。
2. 眼部局部护理
- 散瞳剂(如阿托品):防止虹膜粘连,减轻疼痛。
- 类固醇滴眼液(如地塞米松):直接作用于眼部炎症,快速缓解疼痛和红肿。
3.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管理: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选择高纤维、低脂饮食,减少肠道刺激。
- 适度运动:如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过度劳累。
- 压力管理: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心理咨询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加重病情。
4. 定期医学检查
- 眼科监测:定期检查视力、眼压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肠道评估:通过肠镜或血液检查监测IBD活动性,确保全身病情稳定。
5. 手术治疗(严重病例)
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干预,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用药:NSAIDs可能诱发IBD发作,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如湿热型用黄芩汤、脾虚型用党参汤)可辅助缓解症状。
及时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疼痛和炎症,建议患者与消化科、眼科医生密切配合,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