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是首选药物,可降低心率、减少心肌复极化离散度,显著预防晕厥和猝死。
- 钠通道阻滞剂(如氟卡尼)适用于特定类型(如LQT3型)或β受体阻滞剂疗效不佳者。
- 补钾补镁对电解质失衡引起的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至关重要。
2. 器械治疗
- 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适用于药物无效、反复晕厥或心脏骤停存活者,可实时监测并纠正恶性心律失常。
- 射频消融:通过消除异常心肌细胞病灶,减少心律失常起源。
3. 外科干预
-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通过微创手术切除左侧交感神经节,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适用于药物难治性患者。研究显示术后QT间期可缩短近60ms,显著减少晕厥发作。
4. 生活方式管理
-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因,保持规律作息和低盐低脂饮食。
- 家庭成员需进行心电图筛查和基因检测,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5. 基因咨询与监测
- 对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如KCNQ1、KCNH2等突变筛查),指导家族成员预防性监测。
- 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动态评估病情。
治疗选择建议:
- 先天性患者:优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若控制不佳可联合LCSD或ICD。
- 获得性患者:纠正诱因(如电解质紊乱、药物停用),必要时植入ICD。
- 难治性病例:考虑LCSD手术,其创伤小于传统开胸手术且效果显著。
最佳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基因类型、症状严重程度及器械耐受性,在心脏专科医生指导下多学科协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