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CADASIL)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 中年发病:平均发病年龄45岁,无性别差异。
- 家族史: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及痴呆家族史。
- 反复发作: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TIA)或卒中史。
- 早期症状:早期可伴有偏头痛。
- 进行性痴呆: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最终导致痴呆。
- 其他症状:包括情感障碍(如抑郁、躁狂)、假性延髓麻痹、步态不稳、锥体束征等。
2. 影像学检查
- MRI:显示脑白质萎缩和多发性脑梗死,表现为非特异性脑白质疏松。
- CT:可发现多发的脑梗死灶,特别是在皮质下白质区域。
- 脑血管造影:可能显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3. 基因检测
- NOTCH3基因突变:是诊断CADASIL的金标准。
4. 血液检查
- 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
5. 神经心理评估
- 认知功能评估:采用专业量表(如MMSE、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估。
6. 皮肤活检
- GOM沉积:发现嗜锇颗粒样物(GOM)沉积有重要诊断价值。
7. 排除其他疾病
- 排除其他病因:如脑淀粉样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路易斯体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
确诊标准
- 综合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血液检查、神经心理评估及皮肤活检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可确诊CADASIL。
鉴别诊断
- Binswanger病:多在60岁以上发病,有脑卒中病史,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痴呆、步态不稳和尿便失禁等,多伴高血压。
- 其他脑缺血遗传性疾病:如凝血病、异常脂蛋白血症、脑淀粉样血管病、高胱氨酸尿症和MELAS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检查。
治疗
- 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可对症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预后
- 预后较差: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