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特征
该病以小肠广泛出血、坏死为特征,病变主要累及空肠和回肠,严重时可波及结肠甚至全消化道。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腹痛、血便(果酱样或血水样便)、呕吐、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如休克、意识模糊)。 -
严重性体现
- 快速进展:起病急骤,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恶化,导致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
- 高死亡率:未经及时治疗者死亡率可达20%-40%,尤其易发生于儿童、早产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 并发症风险:包括肠穿孔、肠梗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需紧急手术干预。
-
治疗与预后
- 非手术治疗:早期需禁食、胃肠减压,通过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手术治疗:若出现肠坏死、穿孔或保守治疗无效,需行肠切除吻合术等手术。
- 预后:及时治疗可提高生存率,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肠功能紊乱等后遗症。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属于急重症,需立即就医并严格遵医嘱治疗。预防方面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及摄入未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