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梗阻原因及全身状况,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以下是主要治疗措施:
一、基础治疗
-
抗生素治疗
- 早期足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头孢类、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药物,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
- 联合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可增强疗效。
- 疗程通常为7-14天,直至症状缓解且实验室指标正常。
-
支持治疗
-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二、解除胆道梗阻(关键措施)
-
内镜治疗
- 首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通过胆道引流、支架植入或Oddi括约肌切开,快速解除梗阻并引流脓性胆汁。
- 对于胆管结石患者,可同期行内镜下取石术。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
- 适用于无法耐受内镜或手术的高危患者,临时缓解胆道压力。
三、手术治疗
-
适应证
- 内镜治疗无效、病情危重(如感染性休克)或存在复杂解剖结构异常。
-
手术方式
- 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直接清除感染灶并建立通畅引流。
- 胆囊切除术:若合并胆囊坏疽或结石,需切除病变胆囊。
- 胆肠吻合术等重建手术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存在胆管狭窄者。
四、注意事项
- 多学科协作:重症患者需联合普外科、消化内科及重症医学科,通过绿色通道缩短救治时间。
- 术后管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感染指标,预防脓毒症、肝脓肿等并发症。
- 个体化选择: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者优先微创治疗,年轻、耐受良好者可考虑手术根治。
“最佳”治疗方案需以早期抗感染为基础,优先通过内镜或穿刺引流解除梗阻,必要时联合手术,同时注重全身支持与多学科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