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饮食建议
- 流质/易消化饮食:急性期患者若食欲减退或存在肠道病变,应以米汤、粥类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辛辣、过酸、过甜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二、慢性期及恢复期饮食建议
- 营养均衡
- 优质蛋白:选择鱼肉、鸡肉、蛋类、豆类等补充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
- 维生素与矿物质:多摄入新鲜蔬果(如菠菜、橙子)和坚果(如杏仁、核桃),增强免疫力。
- 膳食纤维:通过玉米、燕麦等粗粮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油炸、油腻食物,避免加重消化负担。
三、饮食禁忌
- 避免生食/未熟食物:如生鱼片、醉虾、未煮熟的溪蟹或蝲蛄,以防寄生虫感染。
- 忌高糖产气食物:如甜点、碳酸饮料,可能抑制肠道蠕动。
- 慎用民间偏方:如百部草煎服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尝试。
四、其他注意事项
- 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餐具消毒,避免病从口入。
- 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维持胃肠功能稳定。
五、辅助调理食谱
- 银耳瘦肉汤: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 鳗鲡粥、砂仁粥:健脾开胃,促进营养吸收。
提示:饮食调理需结合规范治疗(如吡喹酮药物),并遵医嘱调整饮食方案。若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评估营养支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