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急性期:常见呕吐、恶心、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嗜睡、脱水、低体温、低血糖、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慢性期:皮肤色素沉着(暴露部位及摩擦处明显)、乏力、食欲减退、低血压、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
- 新生儿期:可能以失盐症状(如脱水、电解质失衡)起病,需与幽门梗阻等鉴别。
-
实验室检查
- 血生化:低血糖、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常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皮质醇测定:
- 清晨8时血清皮质醇<3 μg/dL(80 nmol/L)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非应激状态下皮质醇>18 μg/dL(500 nmol/L)可排除诊断。
- ACTH水平: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血浆ACTH>22 pmol/L(100 pg/ml)或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
-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CTH水平降低或在正常范围低限。
- 醛固酮与肾素:原发性患者血醛固酮降低,肾素活性升高;继发性患者醛固酮正常。
-
功能试验
- ACTH兴奋试验(标准剂量):
- 静脉注射250 μg ACTH后30或60分钟,血清皮质醇峰值<500 nmol/L(18 μg/dl)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小剂量ACTH试验(1 μg)用于鉴别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胰岛素低血糖试验:通过诱发低血糖刺激皮质醇分泌,适用于ACTH试验结果不确定时。
- ACTH兴奋试验(标准剂量):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CT或MRI:用于评估肾上腺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发育不全、结核或肿瘤浸润)。
- 垂体MRI:怀疑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排查垂体病变。
二、诊断流程
- 初步筛查:根据临床表现(如皮肤色素沉着、电解质紊乱)和基础皮质醇水平检测。
- 确诊试验:首选ACTH兴奋试验,结合血浆ACTH和醛固酮水平鉴别原发与继发性病因。
- 病因学评估:
- 原发性:筛查21-羟化酶抗体、肾上腺影像学(如先天性病变或结核)。
- 继发性:评估垂体功能(如TSH、FSH/LH)及影像学。
三、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 新生儿期:幽门梗阻、重症消化不良。
- 皮肤色素沉着:神经纤维瘤病、其他色素异常疾病。
- 电解质紊乱:肾小管酸中毒、假性醛固酮减少症。
四、注意事项
- 急性肾上腺危象:需立即静脉补充氢化可的松,无需等待实验室结果。
- 长期管理:激素替代治疗需根据年龄和应激情况调整剂量,避免突然停药。
建议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