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感染治疗
-
经验性用药
- 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联合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呼吸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 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需覆盖该菌的β-内酰胺类(如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必要时加用氨基糖苷类。
- 耐药菌感染: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可选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联合氨基糖苷类。
-
目标性治疗
- 获取病原学结果(如痰培养、血培养、肺泡灌洗液检测)后,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确保针对性用药。
- 抗生素疗程通常为7-14天,但重症或耐药菌感染需延长至14天以上。
二、呼吸支持
- 氧疗:低氧血症患者需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4%。
- 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或有创机械通气,必要时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
- 气道管理:定期吸痰、体位引流,必要时支气管镜清除分泌物。
三、辅助治疗
- 循环支持
- 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休克时快速补液(晶体液优先),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营养与代谢支持
- 保证每日热量和蛋白质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
- 并发症处理
- 并发心力衰竭、肾衰竭时需针对性治疗(如利尿、透析)。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老年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多重感染及药物副作用。
- 免疫低下者:加强免疫支持(如丙种球蛋白),预防机会性感染。
- 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如抬高床头、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五、病原学诊断优先级
- 早期完善痰涂片、血培养、血清学检测(如PCT、CRP)及胸部CT,明确病原体类型。
- 对疑难病例,建议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获取高质量下呼吸道标本。
总结
重症HAP治疗需结合经验性用药与精准抗感染策略,同时强化呼吸支持及多器官功能维护。及时病原学诊断和个体化方案调整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