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凝药物(核心治疗)
-
肝素
- 作用:首选药物,可抑制凝血酶活性,预防血栓扩大。
- 用法:每日皮下注射1-2次,剂量需根据体重调整(如100U/kg/次)。
- 注意:需配合输注抗凝血酶Ⅲ(AT-Ⅲ)或新鲜血浆,以增强疗效。
-
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
- 优势:出血风险低,生物利用度高,适合婴幼儿及不便静脉用药的患儿。
- 用法:皮下注射,剂量按年龄和体重调整(如<2个月婴儿1.5mg/kg/次,>2个月1mg/kg/次)。
-
华法林
- 适用情况:需长期抗凝的患儿(如反复血栓或合并其他疾病)。
- 注意: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INR值),初始剂量5-10mg/d,后逐渐减量。
-
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
- 特点:口服方便,无需频繁监测,但国内尚未明确批准用于儿童。
二、溶栓药物(急性期使用)
- 尿激酶/链激酶
- 作用: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改善肾功能。
- 用法:需在发病3天内静脉或肾血管插管给药,疗程14天。
- 风险:可能引起出血,需谨慎评估。
三、辅助治疗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双嘧达莫(潘生丁):抑制血小板聚集,剂量5-10mg/(kg·d)。
- 阿司匹林:小剂量使用(1-3mg/(kg·d)),需注意胃肠道反应。
-
改善微循环药物
- 前列地尔:扩张血管,改善肾脏血流灌注。
四、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血栓部位、严重程度及患儿年龄调整方案。
- 监测指标:定期检查凝血功能、肾功能及血栓情况。
- 避免自行用药:抗凝/溶栓药物有出血风险,需严格遵医嘱。
若怀疑小儿肾静脉血栓,请立即就医,由专科医生制定规范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