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不能自愈。肾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液流动受阻,可能导致肾组织缺血、坏死,进一步引发尿量减少、腰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治疗方法
- 一般疗法:应注意保温、给氧及控制感染。
- 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应注意纠正酸中毒,但要避免给钠和水过多。
- 抗凝治疗:
- 肝素:为首选药,剂量每次100U/kg,1~2次/d,加入葡萄糖100~200ml中静点,疗程1~2周。
- 蝮蛇抗栓酶: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剂量0.25~0.5U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中缓慢静点,1次/d,3周为一疗程。
- 华法林:与肝素有同样的抗凝作用,长期应用可溶解纤维蛋白,增加AT-Ⅲ浓度,可用于需长期抗凝者。
- 纤溶治疗:急性者可给纤溶酶原激活剂即尿激酶或链激酶治疗,可于起病后3天内静点或经肾血管插管直接给药,可溶血栓,改善肾功能,增加尿量。
- 抗血小板凝聚药:如双嘧达莫(潘生丁)和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形成。
- 手术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前提倡一侧血栓时行紧急肾切除术,现主张用综合保守疗法。小儿急性期不宜手术,如2个月后肾功能仍不改善或出现恶性高血压者方可手术。
护理要点
- 病情观察: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尿量,注意是否有肉眼可见的血尿或其他异常。
- 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包括低分子量肝素或其他抗凝剂,以防止血栓增大或新的血栓形成。
- 饮食调整:建议患儿摄入富含纤维和足够液体的饮食,以预防便秘,减少腹压对肾静脉的影响。避免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以减轻肾脏负担。
- 康复锻炼: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病情。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精心的护理,以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并促进患儿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