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综合选择,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基础治疗
-
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
假膜性肠炎多由广谱抗生素(如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诱发,首要措施是停用致病药物,为肠道菌群恢复创造条件。若原发病仍需抗生素治疗,可替换为窄谱抗生素。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尤其适用于中重度脱水患者。
二、药物治疗
-
抗生素治疗
- 甲硝唑:为首选药物,经济且对艰难梭菌有效,推荐剂量为每日3-4次口服。
- 万古霉素:适用于甲硝唑无效或重症患者,口服后在肠道浓度高,可快速抑制病原菌。
- Fidaxomicin:新型窄谱抗生素,对艰难梭菌选择性高,复发率较低,但价格较高。
-
调节肠道菌群
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或粪菌移植,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但需注意益生菌疗效仍需更多研究支持。
三、营养与饮食管理
- 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少食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针对营养不良患者,通过静脉或鼻饲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
四、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并发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术式包括病变肠段切除、肠造口术等。
治疗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以免加重毒素滞留。
-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粪便性状,及时调整抗生素剂量或方案。
轻中度患者以停用抗生素+甲硝唑/万古霉素为主,辅以补液及益生菌;重症或并发症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