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病史调查
- 进食含果糖、蔗糖或山梨醇食物后出现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
- 低血糖:血糖水平低于60 mg/dl(正常值70~120 mg/dl)。
- 其他代谢异常:如低血磷、高尿酸(血尿酸>5.0 mmol/L)、高乳酸(血乳酸>2.5 mmol/L)及血镁和丙酮酸升高。
- 生长发育迟缓或身材矮小:反复发作且合并肝功障碍。
实验室检查
- 血液生化检查:在急性症状出现时,患儿应呈现低血糖,同时血磷、血钾呈一过性降低,血清果糖、乳酸、丙酮酸和尿酸增高。
- 果糖耐量试验:显示血葡萄糖及血磷急速下降,同时果糖、脂肪酸及乳酸上升。
- 基因检测:ALDOB单基因分析或与糖代谢相关基因包序列分析,存在ALDOB单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致病突变可确诊。
其他检查
- 肝脏活检:显示肝细胞内有大量未降解的果糖,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可确诊。
临床表现
- 急性症状:进食含果糖食物后出现低血糖发作,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出汗、震颤、抽搐甚至昏迷。
- 慢性症状:长期摄入果糖食物,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肝肿大、腹水、黄疸及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低磷酸盐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镁血症、高丙酮酸血症。
通过综合病史调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对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进行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