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护理
-
药物治疗
以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常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炎药物如地塞米松可减轻脑水肿,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B6、B12)促进神经修复。 -
并发症管理
密切监测颅内压、体温及生命体征,出现惊厥或昏迷需及时处理。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可能需引流或多次放液。
二、康复训练
-
早期干预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被动关节活动、按摩)、语言训练(发声练习)和认知训练(感官刺激)。 -
长期坚持
康复需持续数月甚至更久,结合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和功能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三、家庭护理
-
营养支持
提倡母乳喂养,必要时添加配方奶或营养补充剂,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
日常照护
- 保持室内通风、温度适宜,减少噪音干扰。
- 注意皮肤清洁,勤换尿布,预防脐部感染。
- 避免接触感染人群,根据天气增减衣物。
四、预防措施
- 孕期预防
母亲若有B族链球菌感染,需产前使用抗生素。 - 卫生管理
家庭护理时注意手部、奶瓶及母亲乳头清洁。
五、注意事项
- 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及后遗症(如智力、听力障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理支持:家长需保持积极心态,给予婴儿安全感,配合医生调整康复计划。
通过综合治疗与科学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