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辨证治疗
- 气滞湿阻证
表现为腹胀、嗳气,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配合木香顺气丸等中成药。 - 水湿困脾证
症见腹大如囊裹水,推荐参苓白术丸、实脾饮等温阳利水方剂。 - 湿热蕴结证
需清热利湿,常用茵陈蒿汤、中满分消丸等,严重者可短期攻逐水饮。 - 脾肾阳虚证
以温肾化气为主,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辅以利尿剂如呋塞米。 - 肝肾阴虚证
宜滋养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合膈下逐瘀汤,注意活血化瘀药慎用。
二、西医对症治疗
- 腹水管理: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补充白蛋白,严重时腹腔穿刺放液。
- 原发病治疗:如肝硬化需抗病毒,肠梗阻需手术解除梗阻。
- 辅助措施:低盐饮食、限制液体摄入,必要时胃肠减压。
三、综合调理建议
- 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粗糙食物,腹水期限钠限水。
- 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适度活动促进循环。
- 定期监测:腹部超声、肝功能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鼓胀可能提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建议尽早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若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危象,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