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局部症状
若被蚊子叮咬后出现持续红肿、剧烈瘙痒、疼痛,或叮咬处形成水疱、丘疹,可能是中毒反应。普通蚊虫叮咬通常仅短暂红肿瘙痒,但若症状持续加重或范围扩大,需警惕中毒可能。 -
注意全身症状
若伴随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或出现关节疼痛、嗜睡,可能是蚊虫携带的毒素或病原体引发中毒。例如,疟疾可能伴随寒战,乙脑可能引起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
区分普通与中毒反应
- 普通反应:局部红肿瘙痒,无全身症状,通常数小时至数天自行缓解。
- 中毒反应:症状严重且持续,如肿胀扩散至整个肢体、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需紧急就医。
处理建议:
- 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患处(蜜蜂毒酸性,马蜂毒碱性需用醋)。
- 冰敷缓解肿胀,避免抓挠以防感染。
- 若出现上述中毒症状,尽快就医,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或接受进一步治疗。
清明踏青时建议携带驱蚊剂、急救包,并提前了解当地蚊虫叮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