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动脉炎(Temporal Arteritis),也称为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 GCA),是一种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的系统性血管炎。以下是颞动脉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1990年制定的分类标准
1990年ACR颞动脉炎诊断标准
- 1.发病年龄≥50岁:患者发病时年龄需在50岁或以上。
- 2.新近出现的头痛:患者出现新发或与既往性质不同的局限性头痛。
- 3.颞动脉病变:颞动脉有压痛或触痛,搏动减弱或消失,排除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原因。
- 4.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魏氏法测定ESR≥50mm/h。
- 5.颞动脉活检异常:活检标本显示血管炎,其特点为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或肉芽肿性炎症,常伴有巨细胞。
诊断标准解释:
- 符合上述5条标准中的3条或3条以上者,可诊断为颞动脉炎
- 颞动脉活检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敏感性只有40%左右
其他诊断依据:
- 超声检查:近年来,超声检查在颞动脉炎的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超声检查可以显示颞动脉的“晕征”(Halo Sign),即血管壁的低回声带增厚,这是颞动脉炎的一个重要征象
- 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如黑蒙、视力模糊、复视、失明)、发热、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
2022年ACR/EULAR新分类标准
- 新标准在1990年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颞动脉超声上的“晕征”和FDG-PET显示主动脉活动作为诊断指标。
- 新标准的敏感性达到了87%,特异性也达到了95%,能够更准确地分类大血管GCA亚型患者。
总结:
颞动脉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1990年ACR的标准仍然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和FDG-PET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诊断更加准确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