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肾损害的诊断标准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
原发炎症:各种病原菌引起的原发炎症与在人体的分布部位有关,特点是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毒血症症状: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发热多为弛张热或间歇热,亦可呈稽留热、不规则热和双峰热。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周身不适、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症状。
-
皮疹:见于部分患者,以瘀点最为多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黏膜等处。
-
关节症状:可出现大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甚至并发关节腔积液、积脓。
-
感染性休克:见于1/5~1/3败血症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皮肤花斑,尿量减少及血压下降等。
-
肝脾肿大:一般仅轻度肿大。
-
肾损害症状:与其他感染性肾脏疾病类似,可有尿素氮、肌酐增高和尿液异常改变,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二、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倾向。但有时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不增甚至减少的情况,这可能表示预后不佳。在治疗后恢复过程中,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会明显增高。
-
血液培养:血培养是败血症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如果血培养结果阳性,即培养出病原菌,则可确诊为败血症。
-
其他体液培养:如胸腔积液、脑脊液、尿液等细菌培养对明确诊断也有参考意义。
-
肾功能检查: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有助于评估肾功能状况。还可以根据需要检测尿白蛋白、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指标。
三、影像学检查
-
B超:可用于发现原发病灶,如肝脾脓肿、化脓性胆管炎等。
-
X线胸片:有助于发现肺部感染病灶。
-
CT扫描:对于发现深部脓肿、血栓形成等病变有重要价值。
败血症肾损害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