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型脑炎的处理需综合对症支持、药物干预及并发症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一般处理
- 休息与营养:患者需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通过肠内或静脉营养补充能量。
- 环境控制:保持室温低于30℃,使用物理降温(冰袋、酒精擦浴)或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降低体温。
二、对症治疗
- 止惊与癫痫管理:
- 高热惊厥者使用解热镇痛药;癫痫发作时应用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或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
- 头痛与恶心:给予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及抗呕吐药物(如奥丹司琼)。
三、药物治疗
- 抗病毒药物:早期可选用碘苷或阿糖胞苷抑制病毒复制,但需注意骨髓抑制、肝肾损害等副作用。
- 糖皮质激素:重症患者短期应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以减轻脑水肿和炎症反应。
四、免疫疗法
- 血清疗法:发病3天内可肌注恢复期患者血清或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
- 免疫调节剂:酌情使用干扰素、转移因子等增强免疫应答。
五、支持治疗
- 呼吸支持:重症患者需氧气吸入或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功能。
- 补液与监测:静脉补液维持循环稳定,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六、并发症预防
- 继发感染:加强护理,避免交叉感染;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 血栓预防:使用弹力袜或早期活动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
七、预后与随访
- 恢复情况: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治愈,但部分重症或高龄患者可能遗留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 复诊建议:病情稳定者3-6个月复诊;控制不佳或后遗症患者需持续康复训练及心理支持。
注意:高龄、基础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需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