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发性呕吐(recurrent vomiting),也称为周期性呕吐(cyclic vomiting),是一种顽固性呕吐,常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早期(3~11岁)的儿童,青春期后多自然停止。
病因
- 体质因素:可能与家族史有关,兄弟姐妹中有患同样疾病者。
- 诱因:过食、摄入脂肪过多、便秘、上呼吸道感染、饥饿、剧烈体力活动、疲劳或精神受刺激等。
- 喂养不当:如喂养过快、喂养时间过久、喂养量过多或喂养不定时等。
治疗方法
治疗小儿再发性呕吐的方法包括:
-
饮食调整:
- 对于轻症患儿,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喂养,减少一次性摄入的食物量,减轻胃部负担。
- 对于顽固呕吐,开始治疗时宜禁食4~8小时,其间小量多次给以凉糖水。待呕吐控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
输液治疗:
- 对于伴有酸中毒、酮血症、酮尿症及血糖降低的患儿,应输入葡萄糖和碱性液,以纠正低血糖,消除酮血症。
- 一般病例输液每次30~50ml/kg,可采用4∶3∶2溶液或1∶1加碱液。
-
药物治疗:
- 多潘立酮(吗丁啉):每次0.3mg/kg,3次/天,餐前15~30分钟口服。
- 山莨菪碱(654-2):可解痉、止痛、止吐,每次1mg/kg,口服或肌注,3~4次/天。
- 氯丙嗪:对重症病儿可肌注氯丙嗪0.5~1mg/kg,可起到镇静止吐作用。
-
针灸治疗:
- 常用穴位包括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等。幼儿用灸法,年长儿可针可灸。
-
其他治疗:
-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再发性呕吐,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
- 对于脱水患儿,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散(Ⅰ)来补充体液丢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后
小儿再发性呕吐的预后一般良好,青春期多痊愈,有的遗留偏头痛。
总结
小儿再发性呕吐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输液治疗、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的目标是寻找并去除病因,对于轻症患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症状可自行缓解;对于病情较重者,则需要积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呕吐,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不能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