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一种由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其典型症状和表现如下:
1. 轻型症状
- 无明显症状:多数轻型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常在做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 上腹部不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感、恶心或嗳气等症状。
2. 重型症状
- 上消化道出血:
- 慢性隐匿性出血:表现为少量呕血或黑便,黑便是因为胃部出血后血液被消化液分解。
- 急性大出血:严重者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
- 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引起贫血。
- 其他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
3. 病理机制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部血液回流受阻有关,从而引发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这些病变多见于胃体和胃底部。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弥漫性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特征性改变。
- 治疗:
- 生活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饮食,适当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
- 药物治疗: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等降低门静脉压力。
- 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肝硬化),避免暴饮暴食,防止胃黏膜损伤。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咨询,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