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溃疡病变进展
溃疡在活动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时,病变会逐渐向深部侵蚀,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的浆膜层,最终形成穿孔。胃溃疡多见于胃小弯,十二指肠溃疡则好发于球部前壁。 -
诱发因素
- 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会削弱黏膜保护作用,加重溃疡。
- 饮食与生活习惯:暴饮暴食、进食辛辣或过冷/热食物、吸烟饮酒等可能增加胃内压力或降低黏膜抵抗力,诱发穿孔。
- 精神压力:过度紧张、疲劳或焦虑可通过迷走神经兴奋加剧溃疡活动。
-
病理过程
穿孔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含胃酸、消化酶)流入腹腔,引发化学性腹膜炎,表现为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约6-8小时后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繁殖,发展为化脓性腹膜炎,进一步加重休克风险。 -
其他危险因素
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抑制剂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能协同促进溃疡进展。
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变深化、黏膜屏障破坏与外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及时干预以避免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