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一种由特定病原菌(如O157:H7)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典型症状和表现如下:
1. 典型症状
- 起病急骤:感染后通常在3-10天内发病。
- 腹痛:多为痉挛性疼痛,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 腹泻:
- 初期多为水样便。
- 随后可能出现血性便,严重时每天排便可达10余次。
- 其他消化道症状:
-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
- 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
2. 重症表现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 表现为苍白无力、血尿、少尿或无尿。
- 可出现黄疸、皮下黏膜出血。
-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嗜睡、惊厥、癫痫,甚至昏迷。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皮肤瘀点或瘀斑。
- 多器官损害:如急性肾损伤、肝功能异常等。
3. 感染诱因
- 常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冷藏的半成品或快餐食品而感染。
- 禽畜(如牛、羊、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其中牛的带菌率最高。
4. 潜伏期与病程
- 潜伏期通常为1-14天,常见为4-8天。
- 无并发症的患者一般7-10天可自行痊愈,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
5. 易感人群
- 老年人和儿童因免疫力较低,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死亡率较高。
6. 预防建议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彻底加热的肉类或生冷食品。
-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尤其是接触食物前后。
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