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治疗
-
控制血糖
- 糖尿病需终身管理,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稳定血糖。
- 低血糖发作时需及时补充葡萄糖,查找病因(如胰岛细胞瘤、肝脏疾病)并针对性处理。
-
调整生活方式
- 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应激事件(如手术、妊娠)诱发症状。
二、精神症状控制
-
药物选择
- 抗精神病药物:优先选用对糖代谢影响小的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避免酚噻嗪类等高糖反应药物。
- 抗抑郁/焦虑药物:可选用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 癫痫发作:联用抗痉挛剂(如地西泮)。
-
注意事项
- 低血糖患者禁用抗精神病药物,以防诱发昏迷。
三、心理与康复支持
- 心理干预
-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缓解焦虑抑郁,增强治疗依从性。
- 家庭与社会支持
- 家属需营造稳定环境,避免情绪刺激,协助患者规律用药和复查。
四、监测与预防
- 血糖监测
- 定期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调整治疗方案。
- 并发症预防
- 关注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及时干预。
总结
治疗需以控制血糖为基础,结合精神症状对症处理、心理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定期复诊,在内分泌科与精神科医生协作下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