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导致的疾病,它会引起肌无力和肌肉萎缩。SM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发病年龄、病情进展速度、肌无力程度及存活时间长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典型症状
-
对称性肌无力:这是SMA最为典型的症状之一,首先影响双下肢,迅速发展,主动运动减少,近端肌肉受累最重,患儿不能独坐,最终可能仅手足尚有轻微活动。
-
肌肉弛缓与低张力:患儿卧位时两下肢呈蛙腿体位,髋外展,膝屈曲的特殊姿势,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
肌肉萎缩:肌肉萎缩可累及四肢、颈部、躯干以及胸部肌肉,但由于婴儿皮下脂肪较多,肌萎缩在早期不易察觉。
-
肋间肌麻痹:轻症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代偿性腹式呼吸;重症患者除严重呼吸困难外,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凹陷,即所谓的胸式矛盾呼吸。
-
运动脑神经受损:舌下神经受累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表现为舌肌萎缩及震颤。
伴随症状
- 患儿由于吮吸乏力、气道不畅或容易疲劳而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障碍。
- 脊柱侧弯是SMA中较为严重的骨骼畸形,尤其是在不能行走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大部分的畸形位于胸腰部。
- 畸形足也是婴儿型SMA的一个较少见的表现形式,而其他更常见的畸形则包括由于行动障碍导致的屈曲挛缩,迅速累及髋、膝和踝部。
- 骨质疏松也是SMA患者常见的问题,有时极轻微的外伤就能引发骨折。
-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丧失行走功能,造成行动障碍,并且可能会出现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不同类型的SMA表现
-
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SMA-I型或Werdnig-Hoffmann病):这种类型最为严重,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显现症状,如明显的四肢无力、喂养困难及呼吸困难。预后不良,平均寿命为18个月,多在2岁以内死亡。
-
少年型SMA(SMA-Ⅱ型或中间型SMA):发病较I型稍迟,多于1岁内起病,进展缓慢。本型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生存期超过4年,可存活至青春期以后。
-
青少年脊髓性肌萎缩(SMA-Ⅲ型或Kugelberg-Welander病):是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开始为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肉无力,逐渐累及远端和上肢。这类患者可以存活至成年期。
了解这些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虽然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支持疗法和其他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疑似患有SMA的儿童,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