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包炎的形成与多种病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机制和因素:
一、感染性因素
- 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EB病毒等可引发持续炎症反应,导致心包增厚或积液。
- 细菌:结核杆菌是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病因,真菌或寄生虫感染也可能造成慢性炎症。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免疫系统异常攻击心包组织,引发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三、物理损伤或医源性因素
- 胸部外伤或手术:直接损伤心包结构,诱发慢性炎症。
- 放射治疗:胸部放射线暴露可导致心包损伤及纤维化。
四、代谢与药物因素
- 尿毒症:毒素积累刺激心包产生慢性炎症反应。
- 药物:异烟肼、苯妥英钠等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心包炎症。
五、肿瘤相关因素
肺癌、乳腺癌等肿瘤转移至心包,或原发性心包肿瘤(如间皮瘤)可刺激炎症和积液。
六、其他系统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节病等代谢或免疫相关疾病也可参与慢性心包炎的发展。
慢性心包炎的病理过程通常表现为心包增厚、粘连或钙化,严重时可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心脏舒张功能。其病因常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