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的历史名称变化如下:
-
战国时期:定西地区属于大秦,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置陇西都。
-
汉朝时期:定西属于天水都。
-
三国时期:定西属魏之南安都。
-
宋代:宋时称兰州附近的西头城(今榆中三角城)为定西城,含安定西边之意,其后西头城改为通远军,遂将定西之名移到努札堡,改名为定西城,这就是定西名称的最早来源。
-
金代:金皇统三年(1143年)始设定西县。
-
元朝:元朝起改为安定州。
-
明朝:明代降州为定西县。
-
清朝:清代分属巩昌府,兰州府。
-
民国时期:民国2年(1913年)废除府治,今定西市境内曾为兰山道、甘肃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辖。民国17年(1928年)宁夏、青海建省,甘、宁、青分治,今定西市辖于甘肃省。民国33年(1944年),省政府下设专员公署。
-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8月中旬,今定西市各县相继解放。9月22日,由原会宁分区易名为定西分区,辖7县。此后,行政区划几经变更,而定西地区驻地一直设在定西县城。2003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03)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地级定西市的批复》,定西地区撤地区设市,辖一区六县:安定区(由原定西县改称)、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甘肃定西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名称和行政划分。现代的地级定西市是在2003年设立的,之前它被称为定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