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保质期食品的分类管理措施
1. 法律法规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并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要求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集中陈列出售。
2. 临近保质期食品的定义
- 临近保质期食品 是指在临近保质期内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
- 保质期 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3. 临近保质期的界定标准
- 保质期在1年以上的,临近保质期为45天。
- 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
- 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
- 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
- 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
- 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 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的食品,不设临近保质期。
4. 食品经营者的管理措施
- 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提醒消费者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日期。
- 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
- 对临近保质期食品作特别标示,如使用统一标签或在销售时进行标示。
- 加强临期食品处置管理,减少食品浪费。对以原价、折价、特价、买赠等方式销售临近保质期食品的,应当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不得采用遮盖、模糊、极端缩微字号等方式隐瞒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规范促销行为,促销食品必须明码标价,防止出现捆绑销售、强制消费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
5. 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 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规范管理意识,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引导和动员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社会监督,营造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浪费,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