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链病(Light Chain Disease, LCD)和轻链沉积病(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 LCDD)都是由于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异常代谢和沉积引起的疾病。以下是它们形成的主要机制:
轻链病(LCD)
轻链病是由于骨髓内浆细胞的恶性增殖,导致血液中异常增多的轻链蛋白引起的疾病
- 1.浆细胞异常增殖:在轻链病中,骨髓内的浆细胞发生恶性增殖,这些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会大量产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
- 2.轻链蛋白异常增多:由于浆细胞的异常增殖,体内轻链蛋白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导致轻链在血清和尿液中大量出现
- 3.器官损伤:这些异常的轻链蛋白会在全身多个部位沉积,导致多个系统的器官出现损伤。例如,轻链可以沉积在肾组织中,导致肾功能损害
轻链沉积病(LCDD)
轻链沉积病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轻链蛋白在多个器官和组织中的异常沉积
1.轻链蛋白异常产生:LCDD的发病机制涉及B细胞的异常克隆,导致浆细胞中轻链的过度生产
2.轻链蛋白沉积:由于游离轻链(FLCs)在血清中被迅速清除,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随后在近端肾小管中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重吸收并在管腔内被溶酶体降解,因此肾脏成为了轻链沉积的主要靶点
3.多器官受累:虽然肾脏受累是最常见的,但轻链蛋白也可以沉积在肝脏、心脏、皮肤等其他器官中,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
病理机制
1.肾脏损伤:在LCDD中,肾小球滤过的游离轻链主要在系膜和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导致系膜区形成结节,这是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2.其他器官损伤:轻链蛋白在肝脏、心脏等器官的沉积会导致这些器官的纤维化和功能障碍。例如,心脏LCDD患者可能表现出心脏症状,包括心律失常和心房肿块的形成
临床表现
轻链病和轻链沉积病的临床表现因受累器官的不同而异,但通常包括:
- 肾脏症状: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
- 其他器官症状:如肝脏肿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症状等
诊断与治疗
- 诊断:包括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活检、肾脏活检等
- 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免疫治疗、血浆置换、肾移植等
轻链病和轻链沉积病的形成主要与浆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轻链蛋白的异常代谢有关,这些轻链蛋白在体内多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沉积导致了相应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