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难以根治,但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延缓进展。
1. 疾病特点
- 原发性恶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高血压状态,血压急剧升高并伴有靶器官损害。当累及肾脏时,会引起恶性小动脉肾硬化。
- 肾脏的小动脉在长期恶性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改变,导致肾脏缺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2. 治疗措施及效果
- 降压治疗
- 目标:迅速而平稳地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对肾脏和其他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一般建议将血压在数周内逐渐降至140/90 mmHg以下,对于老年患者,降压过程需更加谨慎,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
- 药物选择:常需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如硝普钠可快速降低血压,但需密切监测血压,因为它作用时间短且可能导致氰化物中毒;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在肾功能未严重受损时可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等,这些药物有助于长期稳定控制血压。
- 肾脏保护治疗
- 在降压的还会使用一些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例如,ACEI和ARB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减少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减轻肾脏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 但已经受损的肾脏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功能可能会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
3. 影响预后的因素
- 血压控制情况: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加速肾脏损害的进展,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
- 基础健康状况: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 是否及时治疗: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发现较晚,肾脏损害已经很严重,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