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饮食调整
- 选择易消化、少渣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及高纤维食物(如芹菜、竹笋)。
- 乳糖不耐受者需限制牛奶摄入,可少量多餐,餐前或餐后1小时饮水以减轻肠道负担。
- 适当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及蛋白质,可食用鲜榨果汁或营养补充剂。
-
生活习惯
-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症状发作。
- 加强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
二、药物治疗
-
抗感染治疗
-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
- 真菌感染:使用制霉菌素、氟康唑等。
-
对症治疗
- 止泻: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保护肠黏膜。
- 解痉止痛:阿托品、山莨菪碱缓解肠痉挛;双环胺、莨菪碱减轻腹痛。
- 调节肠道菌群:益生菌(如丽珠肠乐)可改善菌群失调。
-
中成药与辅助疗法
- 涩肠止泻类中成药(如四神丸、肠胃宁胶囊)。
- 针灸、艾灸等中医理疗辅助缓解症状。
三、特殊类型肠炎管理
-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 需长期规范治疗,常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氨基水杨酸制剂。
- 严重者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必要时手术干预。
-
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腹泻
- 洛哌丁胺减慢肠道蠕动,考来烯胺减少粪便水分。
- 情绪压力大时,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或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
四、就医与检查
- 及时就诊: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发热或体重下降,需尽快就医排查病因。
- 必要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培养、结肠镜等,明确感染类型及肠道病变程度。
五、注意事项
- 避免诱因:减少生冷、不洁食物摄入,戒烟酒。
- 定期复查:尤其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监测。
通过规范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慢性肠炎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降低复发风险。具体用药需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