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结合药物治疗、生活管理和定期监测,以控制炎症、保护肾功能。以下为综合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如甲泼尼龙、醋酸泼尼松片等,用于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损伤。
- 免疫抑制剂
- 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适用于激素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 抗凝剂
- 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可改善肾脏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延长肾功能代偿期。
- ACEI/ARB类药物
- 氯沙坦、贝那普利等不仅能降压,还可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脏功能。
二、对症治疗
- 利尿消肿:呋塞米等利尿剂可缓解水肿,必要时输注白蛋白辅助治疗。
- 控制血压:目标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优先选择ACEI/ARB类药物。
- 纠正代谢紊乱:定期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饮食调理
- 低盐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g/kg以下,以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为主,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 补充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多摄入新鲜蔬果(如苹果、菠菜),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四、生活管理
- 避免感染和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剧烈运动,防止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情反复。
- 戒烟戒酒:降低肾脏血管损伤风险,促进整体健康恢复。
五、定期监测与调整
- 复查项目:每3-6个月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如肌酐、尿素氮)及血压,评估治疗效果。
- 及时调整方案: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如尿量减少、严重水肿),需立即就医。
特殊情况处理
若肾功能严重衰竭(如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需考虑肾移植手术以恢复肾功能。
注意事项:治疗需个体化,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中西医结合(如针灸、艾灸)可作为辅助手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