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治疗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采取综合管理策略,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一、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作为一线药物,常用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初始剂量较大(如泼尼松1 mg/kg/d),待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 - 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或需减少激素用量的患者,常用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或环孢素。合并肺间质病变或血管炎时,优先选择环磷酰胺等强效免疫抑制剂。 - 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病例,通过靶向B细胞调节免疫反应。 - 免疫球蛋白治疗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重症患者,可中和自身抗体并减轻炎症。
二、辅助治疗
- 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按摩及适度运动,缓解肌肉疼痛并防止萎缩,需避免过度劳累。 - 康复训练
针对呼吸肌或吞咽功能障碍进行专项训练,改善呼吸功能并降低误吸风险。 - 血浆置换/免疫吸附
短期用于快速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抗体,适用于急性进展或常规治疗无效者。
三、日常管理
- 休息与营养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牛奶、蔬果)以支持肌肉修复。 - 皮肤护理
避免紫外线直射,使用防晒衣物或药膏;皮损处保持清洁干燥,渗出时采用硼酸溶液湿敷。 - 感染预防
注意保暖防寒,减少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如感染、骨质疏松)。
四、监测与随访
定期检测肌酸激酶(CK)和肌力评估,调整药物剂量;长期随访关注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
注:治疗方案需由风湿免疫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