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前应避免活动,以减轻肾脏负担。
- 补液与饮水:多喝水或静脉补液,每日尿量需达1.5L以上,促进细菌和毒素排出。
- 对症处理:发热、疼痛可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如对乙酰氨基酚;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可遵医嘱使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或钙离子拮抗剂。
-
抗感染治疗
- 经验性用药:在细菌培养结果未明确前,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静脉注射。
- 针对性用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或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疗程通常为7-14天,静脉用药后改为口服维持。
- 复杂性病例:若合并尿路梗阻、脓肿等,需联合外科处理,如手术解除梗阻或引流脓肿。
-
疗效评估与随访
- 治疗反应监测:若48-72小时症状无改善,需重新评估并完善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排除并发症。
- 长期随访:症状缓解后仍需多次尿培养,至少随访半年,防止复发。
-
营养与生活管理
- 饮食调整:清淡易消化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新鲜蔬果),避免高蛋白、辛辣食物及烟酒。
- 增强免疫力: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感染风险。
提示:若出现持续高热、腰痛加剧或血尿,需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如肾周脓肿)。男性患者、反复发作或合并尿路结构异常者,建议完善泌尿系统评估。